109學年度學生專題簡介

RPG_MV時做C語言Pointer之學習

★學生:吳冠霖、林志憲、王俊諺

★指導老師:孔崇旭老師

★專題簡介

由於學習方式C語言在資工領域為基礎課程,學習上可能會有許多問題,而對學生來說,遊戲式的學習又比起一般的學習方式更有記憶性及吸引力,因此我們便挑了C語言中較困難的Pointer,與密室逃脫還有解謎遊戲結合,做出了能讓對C語言有興趣的人遊玩的遊戲,希望能讓人在遊玩過程中進一步學習。

其中遊戲的主要進行方式為玩家藉由在地圖上到處遊走,找到關鍵道具後NPC才會提出動態式的問題(亦即獲得道具才會出現與之對應的選項),玩家在回答正確答案後便會出現有關問題答案的提示(動態產生變數),若向傳送門回答正確便能前往下關前進。

 

★專題學習歷程說明

一開始,我們先從RPG Maker開始下載安裝,之後學習如何寫入事件,RPG_MV的變數宣告,開關與自開關的使用,插入圖片等基本用法,之後雖然沒在這次專題中用到,但我試著寫了幾個插件,也就是所謂外掛程式(更換背景標題那一類),還有編輯道具的資料庫等。後來為了動態產生選項,我試著將道具的條件分支以及變數的條件分支進行互換,雖然成功達成動態產生選項的功能,但是選項多起來卻沒辦法處理,因為我使用窮舉法來作,原本3! = 6個選項,但是如果要增加到6! = 720,便會出現這麼多種條件分支這是目前比較困難完成的部分。

 

★學生修課心得

這次的跨領域專題著實讓我學到不少,雖說插件等實作對我來說還有困難,但是確實對遊戲架構有相較以往來得深刻的理解,算是已經有辦法做出一個簡單的RPG遊戲了,比較可惜的是這次並沒有機會使用道理頭內建的戰鬥系統等多項功能,有機會的話希望之後能再多加嘗試,不是以學習為主題,而是更龐大的世界觀,更大量的文稿,更深沉的角色刻劃,若是有機會我想參與這樣的企劃,期望下次能做個單純會讓人玩得開心的遊戲出來。武想經過這次的專題課程,我會想試著多研究有關這方面的資料,順便研究一下未來的出路有沒有向這方面發展的可能性。

 

海廢獵人

★學生:郭漢崴、張哲銘

★指導老師:吳育龍老師

★專題簡介

本專題的發想是源自於近年來環境所造成的汙染越來越嚴重,其中海洋廢棄物的影響可以說是大宗,為了加強人們降低汙染的意識,進而達到環境友好的目標,我們藉由VRCardboard遊戲模式,讓玩家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去體驗撿拾海洋廢棄物的情境,遊戲設計也有助於對海洋廢棄物的分類和外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除了有身歷其境的感覺以外,也藉由這種趣味的方式,讓本來對環境議題比較沒接觸的人,可以加深對海洋文化的認知,更加重視環境的用續發展,讓環境議題不只是特定團體或組織去重視,而是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一塊。

 

★專題學習歷程說明

專題最初我們以塔防遊戲為發想,加上環境相關的海廢主題,讓整個專題的脈絡有了一定的基礎,途中經歷了發想和現實技術間的拉扯,才漸漸讓我們的遊戲規則成形,而在場景建構的部分花了功夫,才讓我們想要的遊戲畫面較和諧地呈現出來,最後程式編寫的部分,也是一再細微地修改一些數值,讓整體不論瞄準射擊,物件移動和衝突判定等等事件能夠更加理想,最後再調整設定讓這遊戲也能以手機app的形式呈現,讓遊戲能夠在電腦和手機上都能夠進行體驗。

 

★學生修課心得

張哲銘:我們剛開始接觸這個領域的時候,要將海洋廢棄物的議題以遊戲來呈現,起初我們對於遊戲的構想就花了幾個禮拜的時間,包含遊戲場景設置、功能以及過關條件,等到這些構想都確認之後,我們就開始使用Unity這個製作遊戲的軟體去製作場景,其中遇到的困難便是比較不會操作這個軟體,因為以前不常碰,後來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們完成了場景的佈置,包含海洋、沙灘等,再來就是海廢物的3D建模。雖然最後沒有做到跟原本構想的一樣,但還是有很好的成果,一切都要感謝組員與老師的教導。

   

郭漢崴:其實一開始對這個專題還蠻摸不著頭緒的,因為以前沒有用過Unity,導致和老師討論的時候都覺得很抽象,遊戲規則也一直拿捏不好,後來實際去操作以後才越來越熟悉,也透過更改範例的方式慢慢朝著我們預想的結果去實現,才發現做起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甚至是越做越覺得有趣,可惜最後仍然因為自身時間不足的因素無法讓整個遊戲更為豐富,但至少算是努力沒有白費了,很謝謝我的兩位指導教授十分有耐心地提供不論是技術上或是構思上的各種建議,讓我們遇到困難時可以有一個突破的方向,希望以後會有學弟妹繼續製作類似我們海廢獵人的主題

 

RPGMaker 孤島求生

★學生:張立偉、江奕賢、林雋挺

★指導老師:鄭博文老師孔崇旭老師

★專題簡介

我們發現現今藉由用教科書、口述授課的教學方式大多不受學生看好,使得學生們學習成效低落。因此在本次專題中希望透過設計一套遊戲,使其在遊戲的喜悅中運用沉浸式遊戲學習的方式,激起大家學習的興趣,並依據使用者的遊戲狀況給於他在學習上不足的地方的建議;在經過我們遊戲設計下的學習操作,最終的目的是讓使用者在遊戲中檢驗C語言中的Pointer觀念弱點分析,因此遊戲的設計以及檢驗觀念的方式非常重要,在此之前我們同時在遊戲中加入多種plugin模組功能,使得設計更加靈活。

 

★專題學習歷程說明

跨領域專題的分組成員和資訊畢業專題是相同的分組成員,因此在期初已有較完整的專題規劃,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小組成員進行程式技能與基礎觀念的提升訓練。我們首先討論出專題的方向與未來的工作規劃,並在每週固定進行一次專題小組的圓桌會議,強制每週推進實質性的專題進度,同時在會議中審核每位成員的工作進度及技能實力以進行補強與修正,審核的方式包括個人的進度報告或是小組的口頭進度回報;小組內部更是有每週的小型會議,主要用於工作分配與進度校對以完成每週的專題進度。

 

★學生修課心得

江奕賢 : 透過參與本次跨領域專題,學習如何與不同領域的人進行合作與分工協調,善用自己過去所學的知識和技術在所屬的領域有所發揮。在互相琢磨精進的學習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學習歷程與成長環境不盡相同,使得在合作關係上需要彼此互相包容與協助,在對方遇到困難或是需要某些協助時,能夠提供協助是非常重要的行為。作為一介大學生的學理課程,更是作為學子們出社會前的啟蒙教育,工作相互合作是必備技能,卻有許多人不以為然,藉由本次跨領域專題能夠更加理解分工的重要性。

 

林雋挺 : 在這堂課程中第一次體會到做這種多人合作的專題製作會遇到的困難,組內之間的意見不同、各個同學的空閒時段的不同造成開會時間不好調整、以及大家在先前的的知識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在分配工作上需要更多的討論,這些都是在系上做分組作業時體驗不到。想必這些經驗在下學期的畢業專題製作中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也因為這堂課我學會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網頁製作方式,而網頁不只在學期間會有用,在未來即使不是相關行業,會寫網頁肯定也是利遠大於弊。

 

張立偉:在修完這門課之後,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像是團隊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其實是蠻困難的,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導致意見有時候會不太一樣,所以做出來的進度可能也就不太一樣,但是因為是一個系統,所以在整合上就會變得困難許多,雖然如此,但我覺得也算是一個經驗的累積和對未來的預備吧,技術部分也有所提升,想比於一般大多數系上課程都比較偏重理論,但門課其實都是在實作部分,本人其實對實作比較不太拿手,但經由這門課的訓練之後,實力也進步不少,覺得非常有幫助。

 

碳索者

★學生:彭俊閎、羅虹婷、尤廷嘉、吳子君

★指導老師:曾鈺琪老師

★專題簡介

二氧化碳為溫室氣體,使得地球暖化,人們會為了滿足喜好及方便性,沒有考量到種種行為對環境的負荷。因此為了改善這種生活方式,我們以VR遊戲結合環境教育議題,讓玩家在3D模擬環境中以生活中的碳排放量為遊戲設計主軸,用模擬角色培養的方式,讓使用者了解在滿足日常生活當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的同時,將對周遭環境造成多少汙染及傷害。遊戲環境以小鎮形式設計,玩家於小鎮中的三個場景進行各項互動。隨著消耗的碳數越多,天空不在清澈蔚藍,空氣中瀰漫的碳原子越密集,給予玩家視覺衝擊,達到教育意義。

 

★專題學習歷程說明

專題的開始並不順利,光是題目的部分就讓人絞盡腦汁。一些異想天開,天馬行空的內容,最後在跟老師的討論中,得到了一個共識。畢竟是遊戲與教育的結合,具有遊戲樂趣外,也不能忘了擁有教育意涵。關於這次我們選擇環境教育的內容,一開始我們也不是很了解,但透過幾次開會下來,老師對於環境的講述,再加上專題製作過程中查到的資料,讓我們對環境意義有更多的想法。專題製作上,老師也提供了很多技術層面的指導。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3D世界,要在有限的時間學習建模,老師指引了我們一條快速上手且適合我們的路。我們也積極學習,並且應用在此次專題中。

 

羅虹婷:當初選這堂課就是想在畢業之餘能多學一些技能。很開心自己能有機會接觸到環境教育以及數位系的內容。學習到環境相關的知識外,也接觸到建模。一路的學習,從懵懂無知到逐漸上手,再來一步一步根據自己的想像建構出遊戲中的房子跟物件。滿滿的成就感是言語無法言喻的。比較可惜的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開會的機會並不多。與老師和組員面對面相處的時間少了,一些專題事項變得不好討論。不過靠著努力,最後還是順利的把專題初步的實作出來了。感謝老師一路上提供的想法與建議,也感謝組員們對專題的付出。我會一直帶著跨領域的精神,去涉略更多自己有興趣的內容。

 

★學生修課心得

尤廷嘉:

修了這堂課後我學會了用tinkercad3D模型和unity3D模型製作,做了一間房子和CH4CO2模型,也學到了原來有些消費商品在製造的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碳,造成全球暖化加劇,可以減少消費該種物品,降低環境破壞。

 

吳子君:

一開始是希望能在大學期間多累積一些作品,所以選了這門跨領域專題製作的課程,專題製作期間,碰到了多從未接觸過的東西,先是感到棘手和碰壁,但指導老師在過程中不斷地給我們幫助,並提供部分的技術指導,也幸虧有了組員的分工合作,讓專題執行逐漸順利,雖然最後成果還不是最理想的樣子,但接觸這麼多新的事物,以及這份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作品,讓我的學習履歷,又多了一筆新的紀錄!

 

彭俊閎:對於3D世界與VR領域很感興趣的我,期望透過專題實作來學習,並結合跨領域完成一個作品。在跨領域中我們更能發現許多不一樣的面相與思維。透過老師們給予教導與適合入門資源,而我們也如期的製作完成基本的雛型。但想要做得更細緻更完善卻不容易,需要下更多功夫深入學習與探索。

 

Project 0330

★學生:曾東嶸、鄭羽涵

★指導老師:吳育龍老師

★專題簡介

Processing開發一場能與觀者互動的概念性策展,致生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從小至大/從點至面/從個體至社會 / 從穩定至不穩定,專題共由三個專案組成,每個歷時三分半的時間來展現,觀賞者可在這十分鐘的時間中,體驗在程式的運算下,自己與他人相互的聯繫關係。

COUNTDOWN

象徵人類行為中,「初見」這一概念。「初見」期望觀者於這段期間與他人建立交流,以 330 倒數為一循環,也作為其他專案之間的轉場使用,倒數結束以主視覺呈現,揭開序幕。

SYMBIOSIS

象徵人類行為中,「共生」這一概念,具象化代表含意 +」、「-」、「0」,個體之於他人、個體之於團體、個體之於環境,由程式探討「共生」屬於哪種形式。當觀者位在鏡頭前方,將即時投影出由符號組成之個體,並可與環境互動出不同的組合方式。

CONNECT

象徵人類行為中,「連結」這一概念,具象化代表含意 \」、「O」、以線及圓構成圖像,多張照片象徵個體與個體間的「連結」,在相互連結的概念上卻又是獨特可辨認的獨立個體。當觀者上傳照片,將轉化成線段與點,並階段繪製出來。

 

★專題學習歷程說明

專案上以擅長領域來做工作分配,東嶸負責視覺統籌及動畫製作,羽涵負責程式撰寫及硬體架設,整體的視覺風格以「科技感」、「時間性」、「互動性」三個來做為設計方向,因此以線性、方塊、圓等元素來構成整體的風格;動畫部分使用AiAePr等軟體來製作,素材在繪製後進動畫軟體調整影格;程式上則參考Processing上的分享資源,透過修正程式碼來達成我們想要的樣子;硬體上則是使用筆電、投影機、webcam來達成互動及即時投影。

 

★學生修課心得

東嶸:這門課叫跨領域專題製作,因此在修課前就有想過如何結合自身的專業,並製作出有別以往的作品,因此我跟夥伴選擇了概念性策展這個製作方式,雖然數位系學過的東西足以製作,但之前太多專題是做APP跟遊戲,在一開始反而會不知從何下手,後來剛好歷經系上的校外展-放視大賞,其中規畫了許多科技展覽及活動,在探討的議題也蠻有趣的,我們也在那個時候確認主題並開始著手製作,也選定了主題-「利用科技探討人與人的相互關係」,製作過程中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動畫及視覺、一是程式,所以我們也根據彼此的專長來分配工作,也很感謝製作過程中遇到問題,指導老師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更提供我們設備來完成這次的展覽。儘管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沒辦法實際在系上空間中呈現出來,只好另外請朋友來協助拍攝,在整體的流程上,朋友的反饋是不錯的,也讓我們拍攝到很多不錯的素材。在最後,蠻感謝幫助我們完成Project 0330的所有人,在這學期完成了一個打破自己舒適圈的目標,是個蠻不錯的體驗!

 

羽涵:在這次的跨領域專題製作中,有了更深入探究之前於系上學習的Processing之機會,除了能藉由這個專案踏入自己想再專鑽研的程式領域當中,也在實作上,驗證到「展演」的效果容易受到現場環境的影響,必須提早做好準備,才能游刃有餘的處理突發狀況。很感謝指導的老師的耐心教導與協助,讓我了解自己仍須努力的地方,也從中獲得新樂趣!